→以往各期

Literature Information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选编

           总第54期       2006年第8期                        2006年12月编印

          

本期要目:

 

★解读“十一五”北京教育发展规划

★河南农业大学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纪实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学生是职业学校的合作伙伴

★创建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教育的发展不能没有艺术教育

    ——山西省晋城职业技术学院特色办学纪实

 

文本框: 报 刊 信 息

京郊动态

 


“田野”文化创意异军突起 

——首届“文博会”京郊展区见闻

魏民峰

这几天,正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是一次国内外文化精英的聚会,展会也吸引了来自京郊“田野”间的文化创意团队。在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展馆,记者看到大兴、顺义、怀柔、门头沟四个区在这个国际大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实力,展现着“田野”创意团队异军突起的形象。

怀柔区打出的牌子是“中国影都·北京怀柔”,他们用沙盘展示了中影基地、飞腾影视基地和东方太岳电视剧拍摄基地三大影视产业,展板上则展示了《大宅门》、《倚天屠龙记》、《五月槐花香》、《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在中影基地拍摄的作品。工作人员说,他们将打造以影视后期制作为核心的九大影视产业集聚中心,到2015年可引进国际级影视企业1020家,国内外中小型影视企业150200家,吸纳劳动力45万人,年实现产值10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影都”。

出怀柔展位向右转,进入了门头沟展区。他们以“北京西部文化走廊”为主题,展出了东湖林遗址、奥运中国龙、微型油画等16个项目,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区、三家店琉璃渠明清古文化商贸街、斋堂镇古村落群三个聚集区。在这里,人们可感受到名山、古村、民俗等传统流域文化。

在大兴展区,除了虚拟演播室,人们还可以在电子屏幕上练习毛笔字。这个区目前正在建设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以大兴中部为重点建设核心,形成以核心区、星光影视园、北普陀影视园、大森林影视园、软件制作中心、动漫创作及人才培训中心、艺术人才培训中心为主体的“一区、三园、三中心”产业格局。星光集团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先技术稳居国内影视照明专业龙头地位,电视演播室率先实现灯光国产化,并为北京电视台组装了第一辆国产高清电视转播车。2005年,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工业总产值已达到20亿元,销售收入18亿元。

来到顺义展区,记者看到他们用液晶电视、图片展示自己在广告、设计、活动策划、装饰装潢等产业方面的成就。工作人员讲解说,顺义区拥有文化创意产业经营单位476家,从业人员6000人,主导产业有会展广告、出版印刷、工业设计以及民俗文化,已初步形成国际会展中心、板桥书画村、北方印刷产业基地、人民公园文化密集区以及顺州历史文化长廊五大基地。其中北方印刷产业基地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已开发1.3平方公里,入区企业16家,投资总额8亿元,以出版、包装、印刷为依托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2006年12月14日《京郊日报》)


 

京郊重点建设四大“特色专业集聚区”

127日,市发改委发布《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调整规划》。规划提出,“十一五”时期,本市重点建设11个特色专业集聚区,其中4个位居远郊区县,即运河综合服务集聚区、沙河科技教育集聚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房山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规划由“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等六部分组成。提出了“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构建“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双引擎、以现代制造业和基础服务业为双支撑、以都市型工业和现代农业为重要补充”的与北京城市功能相吻合的产业格局。

重点建设特色专业集聚区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中重要内容之一。根据规划,运河综合服务集聚区利用通州新城区位和交通优势,以运河为轴心,依托运河沿岸文化产业集群中心、科技创新转化聚集地、大型主题公园等的建设,重点发展商贸、房地产、物流、旅游、会展、文化等产业。沙河科技教育集聚区以中关村科技园昌平园、生命科学园和沙河高教园区为依托,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科技研发、教育培训等产业,建设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大兴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以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新媒体产业基地等为依托,发展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物流产业,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形成重要的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地。房山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发挥房山交通便利、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加快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和物流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石化新材料、物流等产业,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和现代物流中心。

2006年12月9日《京郊日报》)


 

怀柔建起58个农村图书服务点

温来升  杨宝林

124日,怀柔区图书馆工作人员驱车100多公里,来到喇叭沟门满族乡西府营村,送去农业科技、法律常识等图书200册。随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其他镇乡的新农村图书服务点,将1170册图书分送到各村。截至12月初,这个区图书馆已建立58个新农村流动图书车送书服务点,仅今年就新建18个送书服务点。

今年以来,怀柔区宣传文化部门开展了农村山区读书富民工程。他们配备了10多辆专用流动图书服务车,免费送书到基层。区图书馆根据服务点需要,一个月或一季度更换一次书,使村民足不出村便可遍览各种书籍。今年前11个月,他们已为山区喇叭沟门、长哨营、汤河口等镇乡图书点送书10万余册。

为让农民冬闲时多充电,区图书馆为新建成的桥梓镇北宅村图书服务点填充了6000多册图书。正在书架边选书的村民阮俊林说:“我喜欢读书,也常买书,可到城区去买真不方便。现在图书馆服务点开到咱家门口太好了,书不仅多,种类也齐全。”

2006年12月9日《京郊日报》)




高技术产业

2006年北京高技术产业精彩盘点

孟 为

    近日,市发展改革委盘点了2006年本市高技术产业的重大事件。本市高技术产业更加凸显了“开放创新、产业集聚、高端发展”的特点。

  2006年,全市高技术产业保持快速稳步发展,在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重点、高技术企业为主体、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自主创新为动力的发展格局持续得到加强。

  经过“十五”的发展,北京高技术产业(含软件产业、研发和信息服务业等)规模已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70%;中关村科技园区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七分之一;涌现了一批新技术、新标准、新产品。

  2006年北京市高技术产业重大经济事件回顾如下:

  1.北京明确建设创新型城市战略目标

  ——《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出台

  4月,《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首次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新世纪新阶段首都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到2010年,北京要初步建成创新型城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6%,每万人专利申请数达到18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初步确立,创新体系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明显提高。

  2.集成电路关键装备在京实现重大突破填补国家空白

  ——100纳米刻蚀机与离子注入机首次签出亿元大单

  9月,北京北方微电子公司和中科信公司承担的国家100纳米刻蚀机与离子注入机设备攻关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我国集成电路装备技术直接跨越了5个技术代,达到了与国际同步的“8英寸100纳米”装备水平。这两家公司向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公司供货,签订了价值过亿元的采购大单。这是我国国产主流集成电路核心设备首个大单,打破了8英寸以上集成电路核心设备全部被外国企业垄断的局面。

  3.联想国际化再迈两大步

  ——完美演绎都灵冬奥、闪联冲刺国际标准

  2月,作为中国第一家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联想成功地为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独家提供近5000台台式电脑、600多台笔记本、近400台服务器、1600台桌面打印机以及技术支持和服务。都灵冬季奥运会所有的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计算技术设备上的LOGO只有一个,那就是Lenovo。历经17天赛程,2次大型预演,16次测试比赛,100余项模拟检测,联想所提供的所有IT产品在冬奥赛事实现了“零故障”运行。2008年北京奥运会规模将是都灵冬奥会的三倍,联想将要迎接更大的挑战。

  7月,由联想等企业牵头制定的闪联标准自2005年成为国家行业标准后,今年冲刺国际标准,标准提案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的立项,有望成为第一个3C协同产业国际标准。闪联标准的背后,是涵盖中国信息和家电产业链上下游的重要企业,由联想、TCL、康佳、华为等80个会员联合组成,闪联相关专利已达204件,其中33件核心专利已经在美国、日本、欧洲和印度专利局获得授权。联想、长城和清华同方的笔记本电脑已经全线预装闪联软件,海信、康佳的闪联电视已经面世。2007年,TCL、长虹、创维、方正等国产品牌也将陆续推出闪联产品,2006年全部闪联产品的销售量可超过160万台。

  4.高技术应用北京奥运工程

  ——自主创新产品演绎科技奥运理念

  今年,具有世界级技术难度的“鸟巢”(国家体育场)和“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集中了国内最优秀的技术力量,解决了一系列难题。“鸟巢”建设过程中,创新技术和创新点多达几十项,中国自主创新的Q460钢材,撑起了“鸟巢”的钢筋铁骨。“水立方”是世界上最大的游泳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构造最复杂、技术综合最全面的聚四氟乙烯(ETFE)立面装配系统。纳米自洁玻璃、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生态砂基透水砖、再生水源热泵、景观照明数字化节能系统、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无线宽带覆盖等已应用于奥运场馆建设。

  5.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突破千亿

  ——占全市高技术产业总量三分之二

  今年19月,以信息服务业、研发产业、软件产业为代表的北京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完成801.1亿元,预计2006年全年突破千亿,比上年增长约为14%,远高于第三产业平均增速,高技术服务业对我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初现端倪。高技术服务业在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超过2/3,成为我市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高端化的主要力量。

  6.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能耗为全市平均水平的1/5

  ——高技术产业成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引擎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高技术产业集聚区,诺基亚、中芯国际、京东方、康宁等高技术企业进入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70%以上。今年13季度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0.16吨标煤,远低于全市0.78吨标煤的平均水平,为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的五分之一,发展高技术产业成为我市节能降耗的重要方向。

  7.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代办转让系统试点启动

  ——中关村资本市场再添新路

  1月,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转让系统进行股份报价转让试点正式启动,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目前,确定进行试点的中关村企业有22家,包括已完成备案和挂牌企业9家,已挂牌股票成交金额约4000万元。挂牌企业中,一家已启动申请IPO(首次公开募股),两家拟定向融资约1.1亿元。2006年,园区境内外上市的企业6家,其中境内3家,香港、新加坡、纽交所各一家,IPO融资总额约21亿元人民币。中关村科技园区和中关村企业的投资价值,已引起了境内外资本市场的广泛影响和关注。

  8.金融后台服务产业移进中关村

  ——北京金融与信息服务产业融合发展

  10月,全球知名资讯和金融服务商路透集团在中关村软件园设立了中国研发中心,大力发展金融后台服务业务。以数据中心、清算中心、研发中心、灾备中心、呼叫中心等为代表的金融后台机构,科技含量高、高级人才密集、提供数据集中和技术保障,与高科技密不可分。许多银行的金融后台机构进入中关村,成为北京高技术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9.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规模化测试在京进展顺利

  ——方便快捷丰富的移动增值服务指日可待

  今年上半年,由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三大运营商主导的TDSCDMA规模化网络技术应用试验在北京等五个城市启动。北京部分地区的试验从3月初开始,试验网覆盖北四环地区及长安街沿线,基站总数达几十台,超过5000部手机终端参加测试。目前,整体试验进展顺利。不久,老百姓将会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丰富的移动增值服务。

  10.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落户北京

  ——北京筑巢引凤生物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10月,北京被国家认定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正式纳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布局。北京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亦庄“药谷”为核心区,聚集了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博奥生物芯片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研究机构和企业,以及以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为代表的一批高端人才,北京生物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11.手机电视开播

  ——2008年边走边看奥运

  9月,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DAB移动多媒体广播,除了现有广播节目外,开始播出北京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的部分电视节目。12月,中央电视台联合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开通了基于流媒体的手机电视服务。2008年奥运会开幕时,北京有望使用手机等手持终端设备收听、收看奥运广播、电视节目,实现北京城区平原地区室外以及地铁内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覆盖目标。

  12.全球最大玻璃基板制造商落户北京

  ——世界500强企业康宁公司助力北京显示产业

  11月,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康宁公司玻璃基板加工厂在北京奠基。2005年,康宁公司在全球LCD玻璃基板市场中市场占有率约50%,相关业务收入达17亿美元。预计在京一期投资5000万美元,未来总投资将达10亿美元。康宁公司的落户为我市显示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至关重要的配套环境。将进一步完善我市TFTLCD显示产业链条,推动京东方TFTLCD五代线的快速发展。

  13.北京龙芯CPU授权意法半导体公司生产并销售

  ——世界第五大集成电路生产商青睐国产CPU

  9月,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龙芯2号增强型处理器芯片设计”通过国家验收。10月,龙芯和世界第五大半导体公司意法半导体公司签订技术许可协议,国内第一次以技术许可费方式向国外大公司授权使用核心信息技术。

  14.北京信威公司SCDMA系统在蒙古国全线开通

  ——自主创新的无线接入系统首出国门

  6月,中国无线通信技术开拓海外市场写下浓重的一笔——北京信威通信公司自主研发的无线通信系统SCDMA网络在蒙古国全线开通。这标志着SCDMA迈出了进军世界通信市场的一大步,并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无线通信产业走向世界。信威通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接入系统SCDMA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信威通信在国内已有350万终端用户,SCDMA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119个城市开通。在海外,SCDMA已在斯里兰卡、南非等国家建设了商用网络。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发力国际市场,为我国通信业走向世界树立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15.诺基亚中国园入驻亦庄

  ——星网工业园产值突破千亿

  5月,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亦庄正式启动诺基亚中国园建设,诺基亚中国区总部和北京研发中心迁入亦庄,成为第一个在亦庄设立总部的跨国公司。星网工业园是诺基亚全球手机生产的最重要基地之一。六年来,已有20多家国内外著名手机零配件和服务供应商入驻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2006年星网工业园产值突破千亿,并将发展成为全球移动通信产业最大的技术研发、设计、制造与采购中心之一。

  16.中星微荣获2006年度全球半导体设计协会大奖

  ——“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累计销量突破1亿枚

  中星微电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中星微公司再创辉煌:截至2006年底,中星微公司“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累计销量突破1亿枚,被国内外140多个知名企业采用,在全球计算机图像芯片市场的份额超过70%,居领先地位。同时,中星微公司的集成电路设计水平也获得国际认可。127日,中星微公司荣获全球半导体设计协会(FSA)2006年度大奖,成为中国大陆地区首家获此殊荣的芯片设计公司。

  17.北京手机产量突破1亿部

  ——占全国手机产量四分之一,成为我国重要的手机生产基地

  110月,北京手机产量首次突破亿部,达到1.09亿部,同比增长48.4%,约占全国手机产量的四分之一,约占全球手机产量的十分之一。诺基亚星网工业园是我市手机生产的重要基地,预计全年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北京成为我国重要的手机生产基地,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凸显产业发展高端化。

  18.跨国公司总部看好北京

  ——Google、路透等国际知名企业研发机构入驻中关村

  近年,中国、印度、新加坡等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正在成为全球研发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摩托罗拉、爱立信、北电网络、安捷伦、西门子、朗讯科技、三星电子服务总部等一批国际通讯巨头在望京地区建设和租用办公大楼,初步形成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集聚新区。今年又有Google、路透等国际知名企业研发机构入驻中关村。截至2006年,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总数已达70家。

2006年12月26日《北京日报》)

 

教育

初出校门的路他们这样走

——几位北京“大学生村官”的故事

柴葳  苗艳丽

    今年上半年,2016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分赴北京市1800个行政村,开始了全新的“村官”生涯。

  新年将至,北京京郊忙碌了一年的村民们纷纷盘点起一年的年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村官”们也忙着在年终岁尾交出自己的成绩单。

“我现在都快成半个草莓专家了!”

  “一大早,我刚到大棚,春福叔就给我摘了个特大个儿的草莓,这可是我们村产的第一个完整的有机草莓!特别甜!”

  1215日上午,记者颇费了几番周折来到平谷区江海河百亩温室绿色草莓采摘观光园区时,该区马坊镇二条街村村主任助理王丽娜已经陪着北京市农科院的专家把园区的60多个大棚转了个遍。“丽娜,这个棚长得不错,还用我上次说的那种肥料就行!”北京市农科院植保所技术员张涛涛几乎每周都会来大棚作技术指导,手把手地给村民作种植指导,很多专业知识村民们拿不准,王丽娜就成了张涛涛最好的“助教”。

  “在村里,村民们都叫我小王;在地里,农民们都叫我技术员,我现在都快成半个草莓专家了!”今年刚从北京联合大学毕业的王丽娜,在大学里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而现在只要看到生长中的草莓苗的叶片、根茎的颜色,就能把甜查理、丰香、钙维他、红颜这些草莓品种说个八九不离十。王丽娜告诉记者,自从放弃了银行的工作机会起,她的人生轨迹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到平谷做“村官”不过几个月时间,王丽娜干练中透着几分泼辣,而她做事的勤奋与果敢就连做了多年村主任兼书记的李连江都要竖大拇指。

  今年4月,刚上任不久的王丽娜赶上了北京市推出新的惠农政策,鼓励农民建种植大棚并给予每个大棚5000元的财政补助。二条街村村委会自然不想放过这个发展种植业的大好机会,但村里事情又多又杂,4个村干部根本忙不过来,于是性格外向的王丽娜就成了最佳人选。为了赶在元旦、春节期间上市,草莓温室最迟要在8月底定植。于是,7月底的一个中午,王丽娜就跟着村里一名种过水果的村民,驱车前往烟台门楼镇南塗山取经,到达目的地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苦虽苦点,但我们拿到了好多第一手材料,也坚定了把北京市场上第一份有机草莓做好的信心!”细心的王丽娜还用相机录下了当地农民种植过程的一小段视频,有空的时候就拿给大棚里村民们“现学现用”。

  种植上了轨道,包装、销售等问题就提上了日程,这时王丽娜工商管理的专业背景也派上了用场。联系草莓包装箱制作厂家、和同事一起办理有机水果认证手续、跑超市建立销售渠道,颇有“野心”的王丽娜还瞄上了冬季空缺的生态采摘游市场。48岁的刘春福是二条街村最早响应建草莓大棚的村民,原来一家四口种着10亩地的蔬菜,每年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现在种上两个草莓大棚,一年至少收入2万元!”刘春福高兴地告诉记者,他们只管种植,包装、销售这些事大学生村官都给他们包了。

  点评:北京市平谷区马坊镇党委组织部部长 张满仓

  农村需要青年人,更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帮助农民一起致富。这些大学生的到来,给农村带来了一种新的变化和一种崇尚知识的氛围。

“村里的建设少不了我们这样的人!”

  打铁庄村距离二条街村不算远,但隐藏在一个有些破旧的大院中间的村委会却不好找。院子的一侧堆放着不少杂物,“村委会办公室”、“调解室”、“接待室”等几块牌子凌乱地摆在两间大办公室的玻璃窗内侧。中国农业大学行政管理专业2006届毕业生吴云天就在这个村做书记助理。

  “全村有198户农户,250间房屋,半数面临拆迁搬新区的命运。”生长在内蒙古赤峰农村的蒙古族小伙吴云天说,他和农民有种天然的血脉亲情,“只要能从农民的角度出发,替他们多考虑,工作就会很好做。”因为拆迁的通知单已经下发到村民手中,了解村民意见、完善拆迁条款就成了他最重要的工作。进入冬季农闲时间,不少村民都习惯聚在一起拉家常,这也成了吴云天了解民意的最佳场合。“我们跟镇政府商量,打算由村里自己建楼房,让农民上楼。我们私下了解,70%的农户都愿意上楼。”

  谈起拆迁后村子的发展,吴云天眼睛一亮,满怀激情地给记者讲起了他眼中打铁庄村的未来。“今后村里应该重点发展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吴云天介绍说,马房镇中间区域的定位是城建区,而打铁庄村正好位于城建区的中心。

  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建筑工程专业的赵伟,凭着对所学专业几近狂热的喜爱成为打铁庄村主任助理。赵伟利用专业优势对新社区建设工程造价、旧宅资产进行全面评估。与村民拉家常,了解他们对拆迁的看法、困难,动员村民搬入楼房,为村民的树木、青苗计算补偿……两三个月下来,脚上的白色运动鞋早已走得泛黄,这个从未接触过农村的北京小伙也融入了农村生活中。

  点评: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秦世成

  目前我国在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发展进程中,需要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去做一些实际的工作,以解决人才流向的不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大学毕业生也受到了更好的锻炼。

“我们在农村大有用武之地!”

  北京市唯一的《特色农产品申请书》、15000字的《村民自治章程》、《北寨“十一五”期间规划方案》……20054月底通过北京市平谷区“政府雇员制的大学生村助理制”试验计划来到南独乐河镇北寨村做村主任助理的贾辉,在一年多的“村官”生涯中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毕业于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的贾辉,当初选择北寨村冲的就是远近闻名的“北寨红杏”,全村1万亩的果树面积,让他防治果树病虫害的专业知识派上了用场。“村里人认为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对我们的希望可大了!”贾辉说他经常在村委会接待前来咨询农业知识、法律知识和技术知识的村民,现在贾辉又多了3个头衔,爱农信息驿站负责人、北寨红杏检测中心负责人和北寨红杏产销合作社理事。

  这些“官衔”可不是虚的,针对往年村里红杏成熟时销路单一、果农间存在恶性竞争等问题,贾辉提出了“打品牌、精包装、开发网上市场”的思路,还和北京农学院的老师联系、组织了120人到北寨观光、采摘、吃住农家,采摘队伍中光果树教授、专家就有30多人。仅采摘一项,果农和民俗旅游接待户便增收12000元!“到农村扎实肯干,多学习多思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两个月前刚做了北寨村女婿的贾辉说,融入农村、扎根农村,让他对今后的生活信心百倍。

  “我生长在农村,对农村有割舍不下的感情,做大学生村官就是想重新感受天高云淡心坦然的境界,即使面对困难,也希望去尝试、去争取。”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郑炳全带着文科学生特有的浪漫情怀开始了在房山区城关街道马各庄村的“村官”生涯。虽然平时的工作多是一些资料、档案整理及网络信息化的文秘工作,他却乐在其中,总盘算着在明年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为村里的工业区引资作些贡献,给村民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同时提高村干部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农村是国家实现长久、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突破口,大学生在农村大有用武之地!”郑炳全说他已经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农村的第二次巨变。

  点评: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 李军凯

  越来越多的优秀大学生通过基层锻炼,获得了宝贵的基层工作经验,锻炼了能力,为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新闻链接:2006年年初,北京市“大学生村官”计划全面启动,全市共有1800个村聘用“大学生村官”2016人,来自80多所高校的11354名毕业生报名,录取比例约为162007年,北京将扩大“大学生村官”聘用规模,人数约为25003000名左右。2008年,北京市还将选聘3000名“大学生村官”,进而在该市的3987个行政村内实现村村都有大学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的目标。

按照有关政策,“大学生村官”工作期满3年后可进入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如被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录用,在村镇工作年限计入工龄;工作满2年后报考研究生者,入学考试总分加10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表现特别优秀者,可推荐免试入学。报考公务员等方面也可优先录取。

2006年12月22日《中国教育报》)

 

解读“十一五”北京教育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本市教育将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破解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市教委日前发布《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把全面提升首都教育发展质量作为今后五年的中心任务。

  按照规划,到2010年本市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达到4%以上;全市居民受教育程度继续提高,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左右,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2年。

城乡统一实施“两免一补”

  今年91日,10个远郊区县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有本市农村户口的学生免交教科书费,这是本市进一步完善“两免一补”政策的重大举措。未来五年,本市计划在农村地区和城镇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杂费、寄宿生补助生活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市城乡统一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十一五”期间,本市将实施初中建设工程和规范化小学建设工程,重点加强办学条件困难、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较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初中和小学建设。本市将完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制定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对全体学生实施全面的质量监控与考核,并将结果作为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2所名校已在郊区挂牌

  目前本市已有北京二中、八中、实验二小等12所名校分校在郊区挂牌。“开办名校分校,不是要新建学校,而是改建现有基础薄弱校,通过名校带动,分校用35年时间,努力也成为名校。”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一五”期间,本市支持建设的名校分校将重点建设在大兴、通州、顺义、昌平、房山以及大型居住区和新城。

新增教育经费70%投向农村

2008年,本市将累计投入40亿元用于支持农村教育;“十一五”期间,新增教育经费70%投向农村,主要用于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和师资培训。本市将进一步完善高校、城乡中小学、幼儿园“手拉手”对口支援活动;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成人教育办学网络。

每年发布高校质量年报

  未来五年,本市将稳定高教规模,提高高教质量。“十一五”期间,本市高教毛入学率达到60%左右,高教规模保持在70万人左右,高考录取率保持在70%左右。本市将对专科层次高招方式进行改革,增加自主招生的高职院校数量,进行一次考试向多次考试转变;单考文化课向文化课与动手能力、职业素养结合转变的招生制度尝试。

  未来五年,本市将核定市属市管院校发展规模,要求市属市管院校的学校人员编制、经费拨付、基本建设、专业设置等与核定规模、核定层次、学校定位挂钩。据市教委有关负责人透露,部分院校的专业设置将进行调整,一些与本校定位、学科特色不符的专业设置将进行缩减。本市还将推进高校之间学分互认、学科专业共建和教学资源共享。

  到2008年,本市将完成第一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部分学校开始进行本科专业教学评估。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质量年报制度,及时将有关评估结果向社会发布。

高职本科招生规模相当

  从2006年起,区县政府每年教育费附加要安排不低于30%的经费用于职业教育,逐步提高生均综合经费定额标准,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学费标准。“十一五”期间,市政府将投资20亿元,用于加强职业教育学校校舍基本建设。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现代农业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流通、现代金融、旅游会展、信息咨询等服务业所需专业。

  未来五年,本市每个区县要集中举办12所职业学校,每个行业集中举办1所职业学校,将职业学校数量调整到100所左右。“十一五”期间,本市将逐步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到2010年与本科大体相当。

高校教师80%研究生学历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五年本市学校教师将全面实行聘用合同制,建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职业道德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机制,建立优秀教师定期表彰奖励制度。

  到2010年,全市幼儿园教师80%达到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85%达到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初中教师80%达到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高中教师全部达到大学本科学历并有10%左右为研究生学历。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90%达到本科以上学历,专业课“双师型”教师达到50%以上;普通高校专任教师80%达到研究生学历。

2006年12月27日《北京日报》)


 

让关爱与成长相伴

——河南农业大学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纪实

王宾齐  刘先琴  李可

    河南农业大学2005级经济学2班“读精品书,做和谐人”的读书演讲会,与其他班级的主题班会有些不同——讲台旁站着的主持人是该校党委副书记杨德东。在校领导面前,先后登上讲台畅谈读书做人心得的学生们没有任何拘束,因为杨书记担任他们的兼职班主任已经一年多了,这次演讲会也正是在他的指导下举行的。引导和鼓励大家建设和谐班集体,促使所有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全体成才”的“双全”目标,是杨书记一直倡导的。

  “全面发展,全体成才”也是该校长期坚持的育人目标。为此,农大一直坚持以学生为本,关爱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如今,这种观念已经溶入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浓浓的关爱伴随着广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校园也成了同学们的生活家园、精神家园、成长成才的家园。

“这里有一支关爱育人的队伍!”

  河南农业大学为了把关爱育人这一理念真正落实到教育过程中,着重在领导体制、运行机制上下功夫,建立健全了校、院两级学生工作机构和机制,规范、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除制定学校领导联系学生党支部、学院班子成员联系班级、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等制度外,还先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不断探讨新形势下做好学生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在制度和机制的有力保障下,该校建设了一支素质过硬的专职德育队伍和兼职班主任队伍,又着力营造全体教职工参与的全员育人氛围。从学校领导到中层干部,从专职辅导员到专业教师,甚至已经退休的老教师,都把学生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来做,形成了关爱和帮助学生的良好风气。

  学校始终把专职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看作德育工作的关键环节,放宽视野,提高“门槛”,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仅两年来就面向全国招聘了19名优秀硕士毕业生做专职辅导员。同时,通过岗前培训、脱产学习和专题宣讲等形式,有计划地对专职德育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该校还精心选派了17名优秀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同住、知情、关心、引导”,使他们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该校还大力提倡校领导和各级管理干部担任学生班主任,带头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2005年以来,校领导、机关处室干部和学院负责同志都纷纷担任了学生班主任。他们深入细致的工作不仅使学生深受感动,而且也为其他班主任作出了表率,营造了全员育人的浓厚风气。

  为了更好地发挥业务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学校规定中青年业务教师一般都要担任班主任,业务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职称和职务时必须要有担任班主任等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经历。在每年的毕业生就业期间,许多业务教师利用与科研和企事业单位的业务关系,争当毕业生就业的牵线人。

  学校同样重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目前有30多位老教师、老干部坚持从事学生工作。今年73岁的回族退休老教师李增宝担任少数民族学生“导师”20余年,深受学生爱戴,退休后他还一直坚持担任班主任。2002年,为感化班级中痴迷上网、在网吧彻夜不归的学生,这位年已古稀、患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搬着自己的铺盖住进了学生宿舍,就地办起了“学习班”。老人用最朴素的语言让学生明白了家庭、社会、人生等方面的许多道理。一年多后,该宿舍学生均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

“这里洋溢着关爱育人的氛围!”

  姜效雷是河南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2006级的新生,他家境清贫,与年迈的爷爷、卧病在床的母亲及兄妹四人艰难度日。入校后,老师积极帮他联系勤工俭学的机会,同学们在生活上默默地帮助他,使他深切地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

  和姜效雷一样,所有贫困生在农大都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因为生源因素造成贫困学生比例较高,学校将扶助高校贫困生走出生活困境、顺利完成学业视为做好学生工作的关键,长期采取奖、贷、助、减、免、缓、勤工助学等方式为困难学生排忧解难,把德育工作做在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中。

  “我校没有一名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去学习机会!”这是农大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最引以为自豪的一句话。目前,全校16.54%的在校生享受了国家助学贷款的扶助,近两年5000多名学生获得了2500多万元的助学贷款。同时,学校为学生设立了200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此举既解决了部分学生的经济困难,又培养了他们自强自立的精神。

为建立救助困难学生的长效机制,学校还设立了“爱心助学基金”,吸引和接受社会各界、校内外个人等提供的捐助,目前全校共有“大北农”、“建行爱心”、“溢多利”等10多项社会奖学金,每年学生们能够得到近百万元的资助。除了设立固定奖学金外,不少农大校友也以各种方式资助母校学子。为贫困生送温暖也是每年冬季来临之际首先想到的一件事。今年冬天,16个学院就为困难学生送去棉衣棉被1800多件。

“关爱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学生成才!”

  河南农业大学的德育工作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上,还体现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而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学校以拓宽视野、拓展思维、丰富人文素养为宗旨,坚持开展“大视野”讲坛和“百名教授百场报告”活动。除本校领导、专家定时给学生作报告外,学校还积极邀请校外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加盟,其中不乏院士和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专家。

  该校还根据自身特点,把田野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广阔课堂。学校通过多年努力搭建了“五个一”社会实践活动载体:“一台”,即与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合办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科技点播台”,坚持11年义务服务,播放节目600多期,回复农民求助电话和书信达6万多人次;“一线”,即与郑州市联合开办农业科技“110”热线电话,被农民群众称为“致富金桥”;“一网”,即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科技服务网站,提供远程科技服务;“一挂”,即选派高年级优秀学生到郑州市郊区挂职科技副村长。10年来,该校上千名优秀学生接受了锻炼。以此为基础,今年年初又启动了“‘三士’下乡做村官,服务建设新农村”活动,建立博士到乡、硕士到村、学士到户的志愿者服务体系,仅首批就选派了博士8人、硕士55人、本科生130人,分赴郑州市4个区、12个乡镇开展志愿服务;“一送”,即送科技、文化、卫生下乡。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成绩突出,已经连续1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

  注重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也是实现“双全”育人目标的有力支撑。20027月,该校率先成立了全省首家大学生创业中心,给在校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河南畜牧兽医科技网站、兽医B超、绿色花肥、波尔山羊冷冻精液生产、观赏鱼繁殖、绿康洁生态饲料添加剂等多个项目先后入驻中心,这些项目的日常运作全部由学生动手操作和管理。观赏鱼的繁殖,入驻当年就进入产品小规模生产阶段。

  创业中心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能力,学校近年来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共获得单项奖14项,并连续6年获得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奖。

  “如今的校园里洋溢着和谐关爱与团结奋进的气氛,关爱育人成了教职工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学生中积极要求入党的多了,思想消极的人少了;刻苦学习的多了,不思进取的人少了;乐观向上的人多了,悲观失望的人少了;关心集体的人多了,冷漠颓废的人少了。”谈到这些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种种喜人景象,河南农业大学的师生们对学校的未来充满信心。

2006年12月22日《光明日报》)


 

关于开展对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思考

孙曙明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素质作为终身学习和知识创新的必备技能已成世界各国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当代大学生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潜在主体,他们的信息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因此信息素质教育理应成为高等院校的重要职责。

  一、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目标

  (一)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

  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最早提出“信息素质”一词,他将其解释为“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信息素质教育则是指通过对大学生教育和培训,启发他们的信息意识,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帮助他们掌握信息知识和技能。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是一个不断进步的终身教育过程,是一种以利用学习资源为导向,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手段,以实践终身学习为目的的教育。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信息素质教育的知识性、技能性、价值性、创新性和过程性五个方面。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信息能力教育、信息意识教育和信息道德教育。

  (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

  1.敏感主动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对信息需求的认知水平及对有用或可能有用的信息的敏感程度。培养和加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程度,才能使其对于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具有一定的自觉程度,并对信息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将潜在的信息需求表达出来以实施具体的信息行为。

  2.运用信息工具和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制定成功的检索策略,通过各种检索途径(包括传统的图书资料检索工具,联机检索系统,网络搜索等) ,运用不同的检索方法获取信息,并建立和掌握信息源,开发信息源并从中获取适当的信息。

  3.信息组织和利用能力。具有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组织、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具有应用所获得的信息资源进行正确的决策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具有将新获得的信息结合到自己现存的知识体系中的能力;具有采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地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4.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尊重信息知识的原创性,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坚持公平、真实的原则,不搞非法活动,尊重个人隐私,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5.具有终身学习和信息创新能力。信息的获取、分析评价和利用能力是终身学习必须具备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能实现终身学习的目的。大学生在信息时代要能通过对众多信息的归纳、综合、抽象、评价等思维活动,找出倾向性、法则性、相关关系、因果关系等规律,得出创新的结论。

  二、大学生信息素质的现状分析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前期就已经开始了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的形式,开展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然而二十多年来,我国高校的文献检索课开设状况及效果不尽如人意,开课率呈下降趋势,并且一般作为选修课,课时少得可怜,使目前高校学生的信息素质普遍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意识淡薄。许多大学生信息意识淡薄,对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图书馆资料和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的意识。许多学生除了写毕业论文,平时一般不会有就某个研究目的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或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的意识。

  2.信息能力较差。高校一部分大学生虽然对信息有所需求,但信息能力不强,面对浩瀚的信息海洋,不知如何去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尽管他们在入学时就接受过专门的入馆教育,但是却不能很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有些同学甚至临近毕业,依然对图书馆的目录组织体系、检索方法和规章制度不甚了解。

  3.信息道德缺乏。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开发信息产品、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它可以使人们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尊重信息知识的原创性,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但一些学生不遵守这一行为规范。如擅自改变计算机设置,自设密码,将别人的程序改变,盗用别人的资源等。

  三、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优势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它既是知识和信息的宝库,更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它既是学校教育和科研服务必不可少的机构,也是推进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和实习基地。高校图书馆通过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信息意识和崇高的信息道德;通过对学生获取和利用信息方法的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在对大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工作中,高校图书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丰富的信息资源。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的“先天”优势,它不仅有大量的纸质文献,还有众多的电子文献、机读文献、联机数据库等。这些丰富的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大学生接受信息素质教育的宝贵财富。

2.优良的技术设备。在信息网络化和学习终身化的今天,教育的模式已和信息技术密切结合在一起。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先进设备在高校图书馆得到普及和应用,实现了馆藏资源多元化、资源共享网络化、管理计算机化和检索手段现代化,为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设备保障。

  3.良好的信息专业人才。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支训练有素、技术精湛、学识渊博的专业人才队伍,他们长期从事图书馆业务工作,熟悉馆藏,接触信息量大,精通文献的收集、加工和整理。他们既是文献信息的管理员、传递员,又是文献信息的导航员。这是对大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主体优势。

  四、高校图书馆开展对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做好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优化、开发和建设工作。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图书馆应加强电子文献的收集、开发,加强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调查和整合,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将其变为馆藏的一部分或纳入导航系统,同时逐步实现馆藏文献的数字化,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由传统信息服务向现代信息服务模式的转变。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各馆应建立重点专业、学科的专题数据库,重视对大型全文数据库如清华同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现代网络信息资源的装备建设,参加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以提高文献信息的保障率,为信息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资源保障。

  2.引入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方法。高等院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应该改变过去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应当是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教育,从关注学习结果到同时关注学习过程,从以关注学科知识为中心的学习到关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从师生相对单向的沟通到学习共同体的多向沟通互动,建立起一种更为开放的交互式的教学结构,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主动提出问题,自行解决问题,并以此锻炼、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3.将信息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开设文献检索课是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模式为集中授课模式,即在某一学期集中安排一定的学时,“授课—实习—考核”一次完成。这种教育模式使文献检索课教学与专业学习相脱节,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大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的培养。要实现文献检索课全面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就应当将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贯穿大学教育阶段的全过程。(1)信息意识的基础教育阶段。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要有“信息意识基础”的教育内容。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信息学基本知识,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检索语言、检索途径、检索策略基本检索方法等,重点介绍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分布和检索方法,图书馆可利用的检索工具和开展的信息服务,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教育等。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检索技巧和利用图书馆的能力,促使其改变在中学时被动式学习方式,学习利用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即培养最基本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接受意识,为培养信息意识打下基础。(2)信息检索方法和利用教育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信息源及信息索取的途径;剖析典型的检索工具、参考工具书及专业数据库,重点是放在检索策略的调整、检索结果的分析以及检索机能的训练上。二是学会对文献信息进行评价、鉴别、筛选、加工处理并加以有效利用,专题调研、情报研究与科研设计等。三是注重信息的道德观念和信息守法观念的教育。本阶段的学习,将会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专业信息源,高效地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所需信息,组织与开发新信息,并对自己获取利用信息的效果进行不断的评价和整合,不断强化自身的信息能力,逐步养成信息思维习惯,形成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质和治学能力。(3)信息素质教育综合考评阶段。这一阶段将贯穿学生从毕业论文选题、论证到完成的全过程,其重点是运用前两阶段所学的基础知识、检索技能和信息利用方法,在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选定的课题进行专题检索,调查研究。分析所获得的原始文献、佐证材料、实验数据、成果文献等资料,进行筛选、鉴别、分析研究,从其新观点、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中汲取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激发自己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研究,形成有价值的新成果。此阶段要求学生把整个科研过程中的信息思维及信息实践过程以检索分析报告或调研报告的形式提交上来,作为对整个大学阶段信息素质教育结果的综合考评依据。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提高学生信息素质和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素质,既要有扎实的信息检索知识和技能、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又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还要具备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的能力。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抓好教师信息素质的继续教育,让教师们通过系统的信息素质课程教育,获取有关提高信息素质的系统知识,达到强化信息意识、提高信息能力的目的。

(《教育与信息》2006年35期》)


 

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

2007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网上双选周将办

 

     为了深入做好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交流和服务,为广大用人单位的人才招聘和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提供方便、有效的信息平台,记者1221日从有关方面获悉,由教育部主办、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支持的“全国大中型企业和2007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网上双选周活动”将于20061222日至28日以及2007312日至18日举办。

  双选周活动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国资委所属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共同承办。届时,各大中型企业和各地高校毕业生的招、应聘信息将通过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www.myjob.edu.cn)和中国企业人才网(www.job100.com)发布。

  本次双选周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成立后的又一大型招聘活动,突出公益性和服务性,目前参加“双选周”活动的大中型企业(含部分中央企业)约4000家,预计发布各类招聘岗位信息5万条。“双选周”期间,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将提供远程视频面试功能,为企业和毕业生双选提供服务,同时欢迎更多的大中型企业踊跃参加本次“双选周”活动。

  2006年12月21日《中国教育报》)


 

学科前沿动态

 

中国物权立法充分体现宪法原则 

——写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物权法草案进行第七次审议之际

新华社记者   邹声文   田雨

1224日起,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对物权法草案进行第七次审议。这是物权法草案继六审创下全国人大立法史上单部法律草案审议次数之最后,再次刷新这一纪录。

我们仔细研读后不难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有关原则,在物权法草案相关条款中得到了充分、全面的体现。

7次审议100多次座谈会

 物权法草案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同

我国物权法起草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有13年之久。200212月,物权法草案作为民法草案的一编,与其他部分一起提请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初次审议。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制定物权法的工作,将物权法草案排在整个民法立法进程中最优先的位置,先后进行了六次审议。

物权立法,既涉及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不仅法律性强,而且政治性、政策性强。在立法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注意通过各种方式,充分听取各方意见。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的决定,物权法草案于2005710日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从机关单位到普通百姓,从公司企业到法律专家,在40天的时间里,社会各界为进一步完善物权法草案积极建言献策,共提出意见11543件。

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先后多次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20059月,吴邦国委员长主持召开座谈会,就物权法草案几个重要问题,听取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有关方面的意见。今年1月,受吴邦国委员长的委托,盛华仁副委员长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法学、经济学专家对物权法草案几个重要问题的意见。9月,王兆国、盛华仁副委员长再次受吴邦国委员长的委托,召开座谈会,进一步听取中央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对物权法草案几个重要问题的意见。

针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常委会法工委等先后召开了100多次座谈会,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物权立法中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问题,专门召开立法论证会。

从一审稿、二审稿到六审稿、七审稿,物权法草案在充分吸纳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意见和其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已日趋成熟。“从整个征求意见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干部群众对草案的主要内容持认同、肯定的态度,认为草案充分体现了宪法确立的原则精神,准确反映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参与物权法草案整个修改过程的工作人员说。

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物权法草案突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权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所有权是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是物权的核心和基础。制定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权法,必须全面、准确地体现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党的十六大“两个毫不动摇”的精神。物权法草案把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作为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并在草案第一条作了明确规定。

与此同时,草案还明确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鉴于在现实生活中,公共财产受到的侵害最为严重,目前的物权法草案从多方面强化了对公共财产的保护。

首先,草案规定了国家的专属所有权。草案规定,“依照法律规定专属于国家所有的动产和不动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取得所有权”。这样一种专属所有权,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发生所有权的转移。

其次,草案不仅规定了国家专属财产,还明确了集体的专属财产,包括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要么属于国家所有,要么属于集体所有,还有森林、山林、草原、荒地、滩涂,这些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或者集体所有,其他任何人都不享有所有权。

第三,在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的规范上,草案明确了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可以不登记。这也是体现了国家所有权的法律地位,不需要登记就可以发生效力。

第四,草案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作了明确的规定。草案规定:“履行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职责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损失;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违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在企业改制、合并分立、关联交易等过程中,低价转让、合谋私分、擅自担保或者以其他方式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第五,在设定财产担保上,草案也对公共财产设定担保作了限制和禁止。草案规定,下列财产不得抵押:土地所有权;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草案同时还规定,“法律、行政法规禁止转让的动产不得出质。”这些都体现了对国有财产、对公共财产的保护。

顺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物权法草案坚持平等保护一切市场主体

物权法草案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这一规定,体现了对不同物权主体实行平等保护的原则,也体现了现行宪法的精神。

宪法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据此,草案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许多专家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所有制经济形成的市场主体都在统一的市场上运作并发生相互关系,各种权利主体处于平等地位,享有相同权利,遵守相同“游戏规则”,承担相同责任。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条法则。如果对一切市场主体不给予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解决纠纷的办法、承担的法律责任不一样,就违背了法治经济的原则,就不可能依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可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同时应当看到,依据宪法规定,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国有经济是主导力量,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按照国家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在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准入方面对不同所有制经济也有所区别,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必须确保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这是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这与平等保护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的原则并不矛盾。

不少专家认为,在依法确认不动产和动产归属的前提下,不论是国家的、集体的财产,还是私人的财产,即使不进入市场交易领域,也都应当给予平等保护。否则,不同权利人的物权受到同样的侵害,国家的、集体的应当多赔,私人的可以少赔,势必损害群众依法创造、积累财富的积极性,不利于民富国强。

合法私产受到保护

物权法草案绝不保护非法财产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则进一步提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实现共同富裕”。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无论是老板富翁,还是普通百姓,其私有财产都在日益增加。可以说,切实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既是宪法规定和党的主张,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要求。

有关专家特别强调,法律保护的只能是合法财产,法律保护非法财产的命题是根本不成立的。依照物权法草案的有关规定,只有合法的财产才会受到法律保护;非法财产不但不受法律保护,相关责任人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全国人大并非执行机关 

物权法草案规定国有财产

由国务院代表行使

物权法草案规定:“国有财产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这一规定,完全符合宪法的有关规定。

依据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就关系国家全局工作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但它自身并不负责具体执行。负责具体执行的,应当是国务院。据此可知,具体行使国家所有权的,只能是国务院,而不能是全国人大。

党的十六大提出,“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的要求。物权法草案确定由国务院代表行使国家所有权,也符合党的十六大精神。

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草原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均明确规定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因此,物权法规定由国务院代表行使国家所有权,与现行的管理体制相一致。

从一审到七审,从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到专门召开立法论证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一系列重大举措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中国国情出发,以宪法为依据,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遵循平等保护物权的原则,加大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力度,反映党在现阶段的农村基本政策,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点解决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规范的问题……历经多次修改,物权法草案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成熟——12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分组审议这部法律草案时,给予了高度评价。

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共识,全国人大常委会极有可能在1229日本次常委会会议闭幕当天,表决通过有关决定,将物权法草案提请明年3月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

中国物权立法将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2006年12月26日《北京日报》)


 

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王旭善 

近年来,人文素质教育在本科院校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但是在高职院校,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成效亦不明显。高职院校要切实扭转被动局面,必须走出认识的误区,加大力度切实有效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工作,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而努力。

高职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上的误区

第一,把“素质教育”简单等同为“通识教育”,在具体操作中,没有突出“人文精神”。我们今天提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主要是强调对学生进行如何做人的“人文素质教育”。“素质”外延较大,内涵较浅;而“人文素质”则外延较小,内涵较深。这也就是说,“人文素质教育”不等同于“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虽然也重视人文教育,但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人文素质教育”则旨在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是做人的教育。通识教育是有益的,应大力提倡,但不能替代人文素质教育。

按照这种认识来看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虽然有些高职院校也不同程度地行动起来了,但由于认识或条件等原因,常常只从“通识教育”上做文章,注重了内容的广泛性,但“人文”内涵尚不够突出,所以,远没有收到人文素质教育应有的成效。

第二,重职业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由于高职院校学生高考成绩与本科生相比有一定差距,而培养目标不能降低,学制又比本科教育短1-2年,这就增加了在校期间专业教育的难度。因此,一些高职院校常常偏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学习和提高,挤压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空间和时间。殊不知,高职学生业务的学习和提高也必须是以良好的人文素质为基础的。

爱因斯坦曾指出:“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人文素质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本有之义,是一切教育的共同本质和基础,丢掉了这个根本,就失去了教育的骨血,就是失败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本精神的教育和熏陶,通过理性与信念的追溯,使之获得立于身、立于家、立于国、立于天地之间的根本道理,在把握人生的真谛和享受人的尊严中,感悟人生的胜境。

第三,认为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对就业影响不大。就业率是衡量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学校就业率的高低和毕业生本人对就业的满意度是学校的生命线。在一些高职院校看来,要实现这些,只要靠学生优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再加上一定的求职技巧就可以了。

其实不然。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其实并不是单纯的学历问题,人文素质也起着重要作用。从现状来看,人文素质较高的人,在求职面试、工作期间胜任度和创造性方面都占有优势。本科生学制较长,相应较多地接受了人文教育和熏陶,综合素质较好,因而有着较大的适应性和发展潜能。高职学生在缺少学历优势的情况下,要想扭转被动局面,首先要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作为支撑。一个人所学的科学技术,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被正确运用,受其人文素质的高低所制约。高职毕业生如果人文素质低,就可能片面逐物,唯利是图,难以成为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而且即使由于其对某项技术操作表现出了较娴熟的技艺而得到录用,由于其人文底蕴不足,缺少发展后劲,在激烈的竞争中也同样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威胁。

加大力度切实推进

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走出上述认识上的误区,是高职院校在教育实践中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而要推进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则有很多工作要做。

加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师资建设。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文、史、哲和艺术等学科的教育来实现的,而这些方面的师资,高职院校十分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会比较肤浅,缺乏感染力,而且会使人文教育活动徒具形式,还可能出现不应有的错误。所以,吸引和培养人文素质教育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在加强人文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非人文学科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其善于在理论技术专业课的教学中挖掘其中的人文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的校园人文环境。学校不仅要创造条件开设文、史、哲、艺术方面的选修课,而且要着力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环境。一般来说,在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中,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的书籍是比较缺乏的,教师备课的资料尚难以满足,更不要说满足广大学生的阅读需要。这就需要增加投入,加强人文方面图书的建设。同时,要营造学校人文气氛,积极建设校园文化。如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文、史、哲、艺术方面的学生社团活动,以雕塑、宣传栏、道路、楼宇名称等形式,来彰显学校的人文精神,都是十分有益的。

    积极探索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念,而不是某种单纯的教育模式或方法。如何具体地对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需要有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自1995年当时的国家教委提出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来,一些本科院校尤其是全国示范性人文素质教育基地院校,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上,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可资借鉴学习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使我们少走一些弯路。但如何针对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从事高职院校工作的同志虽然对此也有所探讨,但总的来说还不够深入。尤其是诸如教学大纲的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校园环境营造、教学内容取舍、教育形式摸索等,如何把学生的人文知识化作学生的人文精神并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等方面,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还不是很多。这些,都需要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具体特点,积极深入地进行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2006年10月29日《光明日报》)

 


2006全国职业教育发展论坛专题:

盘点2006中国职业教育

 

学生是职业学校的合作伙伴

  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    刘占山

    中等职业学校2006年的招生总量已经接近75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接近300万,招生总量发展很快,到明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部里已经下达指导性目标,800万左右,基本上处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规模。

    因此,大力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将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主题。

    首先,我们要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即,注重区域、城乡、行业的协调发展。我发现,有些行业像煤炭等艰苦行业,职业教育发展很弱,但这些行业对职业教育需求却非常强烈。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树立服务的理念。职业教育是一种服务,教育是服务行业。服务首先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我们2005年决定提出4个服务:为国家走新兴工业化道路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再就业服务、为培养新型农民加快农村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同时,还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这非常重要。总理讲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职业教育确实是实现六中全会提出的实现我们社会的要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的途径和手段。职业教育的面向群体是非常广泛的,决不仅仅面对我们一些应届的初高中毕业生。它的群体面向人人,所有想学习职业教育所有想获得一技之长,创业立业就业,包括转换岗位包括再就业各种各样的人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

    我们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比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如何体现?

    很多搞机械、建筑操作的实习基地噪音很大,上次我看到一所学校给学生每人配了耳机,保护一下耳膜,就充分体现了职业学校以学生为本的精神。还有安全意识,把每个学生工作服的后面都印上口号——“注意安全”,“帮助别人保护自己”等,像这样一点一滴措施都反映出学校的管理意识。

    更重要的是,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特别是职业院校自身的发展应该用终身教育的理念重新构建办学模式。这就是要面向所有人,为每个人提供教育的环境和平台。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还必须要改变发展模式。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就是要从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学校布局,过去以计划经济为主体,以行业的发展要求进行中专、技工学校的布局。职业中学也是从普通中学的模式转变过来。因此学校多是小而全的。集约型发展我们总结各地经验,已经有了很好的模式。在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出现了集群式发展。有的地方政府提供一片比较大面积的土地,把十几所几十所院校迁过来,在这个区域里实现资源共享。

    今后,我们另一个建设的重点,是不断提高职业院校领导的领导力。

    如何构建一个和谐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提高院校的自身经营能力,变得十分重要。我们的职业院校应该变过去的那种单纯的管理学校为经营学校。

    职业院校既然要树立需求导向,就要研究社会的需求,研究企业的需求。国外职业院校基本上每校都有一个课程开发小组,就是专门根据不同人群对职业教育需求设立一套课程。

    那么,现在到将来,职业院校应该经营什么?

    我们传统说学校的产品是学生,现在说就不对了,职业学校的产品是课程,学生为什么要到这个学校来学习?你有这样的课程,反映了职业发展的要求,我才到你这儿来;或是你提供了很好的服务,我才来上学。学生是学校的合作伙伴,学生是学校的客户,你必须满足客户需求提供最好的课程最好的服务,这是学校应该做的。

    同时,校领导要进一步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改善办学条件,特别是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我们现在办学条件比较差,实际上归纳起来,一是实训基地多数院校建设能力还比较弱,条件比较差,而这个问题恰恰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提高质量提高水平的一个核心问题。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不仅要注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还要强调校内和校外两个基地的联动。

    这种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要求我们培养人必须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模拟仿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你没有这样一种职业环境,没有这样一种场所,不可能使学生形成职业能力。光有学校的模拟仿真训练还不行,还要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到真正的岗位实操,复合起来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这是必须要重点加强的问题。

    二是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这方面中等学校比较弱,高职好一点。随着近几年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此类问题更凸显出来。这些方面我们有几个政策,1、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每年有一个亿的教师培训资金,主要是给中职,培养专业带头人,国家给支持,地方也要拿出一些经费加强培训。2、教育部已经正式发文,强调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去多种实践。3、要求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招聘兼职教师,这个比重可以不同,但一定要有。每个院校都有师资库,把能工巧匠等各种老师招来。4、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自身的课程开发能力。经营好你的学校,你的产品。5、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技术的能力。

    同时,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质量需要大力加强舆论的引导。通过新闻媒体宣传职业教育,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希望各媒体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报道,引领职业教育,转变人的观念,把我国的职业教育带到一个新的水平。

  2006年12月18日《中国青年报》)


 

高技能人才短缺阻碍产业升级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副司长  张斌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然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比,许多地区和行业都存在着技能劳动者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甚至严重短缺的现象,已成为制约企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都对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经济发展、产业优化升级、企业提高竞争力,迫切需要提高技能劳动者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整体素质。

当前,我国技能劳动者占从业人员总量比重较低,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占全国城镇从业人员的33%,与发达国家技能劳动者占从业人员总量的比重在50%以上的情况相比,有很大差距。技能劳动者结构不合理,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比例偏低,我国高级工以上包括技师和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21%,与发达国家高技能劳动者比例一般为30%的情况相比,更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制造、加工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二是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劳动者实现素质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我国正面临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攻坚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加速期,就业再就业压力非常集中。一方面是就业供大于求矛盾仍严重存在: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失地农民等新的就业矛盾进一步突出。另一方面是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已越来越成为实现就业的关键因素:新成长劳动力要实现市场竞争就业和自主创业,必须具备相应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下岗失业人员要实现再就业,必须具备转换职业的能力;而农村劳动者要实现转移和进城就业,就必须具备打工的技能。

因此,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培养一大批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实现由数量就业向素质就业的转变。

按照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十一五”期间在全国组织实施五个专项计划和一项行动。

一是实施“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计划用5年时间,在全国新培养190万名技师和高级技师,新培养700万名高级技工,并带动中级和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

二是实施“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再就业计划”,深入推动再就业培训。计划5年内对2000万下岗失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帮助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三是实施“能力促创业计划”,广泛开展创业培训,发挥促进就业的倍增效应。计划5年内对200万城乡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引导和帮助更多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四是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5年内对4000万农村劳动者开展技能培训,并与就业服务、权益维护有机结合,促进农村劳动者平等就业。

五是实施“国家技能资格导航计划”,全面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促进劳动者技能就业和技能成才。计划5年内组织6000万人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同时,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加强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建设。

同时,在全国大中城市继续实施“技能岗位对接行动”,为劳动者培训后就业提供有效服务和大力支持。

做好职业培训工作,需要行业企业、院校、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共同营造有利于事业发展和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一是要发挥企业行业的主体作用。要建立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落实培训经费,根据岗位要求,加强职工上岗培训和技能提高培训;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衔接的激励机制。

二是要发挥职业院校的培训基地作用。要遵从技能人才成长的规律,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主动探索校企合作培养的路子,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政府要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各级政府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培训发展和技能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建立健全以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技能人才评价方式,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切实保证技能人才评价质量。

2006年12月18日《中国青年报》)


 

呼吁依法治教 建立主管职业教育的权威机构

  中央教科所研究员    程方平

随着职业本身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职业素质应该成为人的基本素质的重要方面。像李瑞环、郝建秀这些国家领导都是职业技术人才出身。以前,我们提人的文明素质,但很少明确提出职业素质。大家重视的多是学术型教育,而职业教育则显得相对地边缘化、低等次。这些观念都将得到改变。

我们中央教科所一直非常关注职业教育发展,关注职业教育发展的创新思路。

职业教育要发展,我们首先要克服本身的一些问题,要找到自己的突破口。这包括课程开发,教学模式等。

职业学校过去缺少自信,很多只是瞄着学术类标尺发展,而职业学校自身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则一直比较弱。同时,过分注重外向型培养,本土的资源却没有重视。像浙江,丝绸、茶、竹,包括很多方面的传统工艺都是本土资源,中国的优势。日本的企业到中国来偷这些传统工艺,我们自己的职业院校却忽略了,几乎丧失自己的优势。这些,为什么不能作为我们的课程安排呢?

当然,这是因为过去我们过分强调一个学校的发展,主要是资源经费校舍教师,而随着社会发展,我们发现这些资源都是在计划导向下的浪费。

我们一直没有认识到,包括学生、社会、产品、品牌、国际方面的交流以及信息等都是重要资源。

我与很多职业学校的校长交流,说我们的每一件学生做的实习作品都大同小异,能否让学生思想更开放?一个职业院校的产品,过去我们说是学生,其实产品的范围可以扩大。1998年我到陕西,看一所普通职校的学生研究出了一个技术在国际上都有影响。这对学校等级的提高起到很大作用。

我发现这些东西是职业学校应该特别关注的。不光是硬资源,也是软资源,更包括间接资源和传统资源。我曾跟教科所的一个搞创造理论的学者谈,他说中国传统的绝招像怎样做针,以及造鞋技术的绝招在过去都是密不外传的,但却是中国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非常好的资源。他们当时搜集了一大本,我们想这些绝招如果教给学生可以给老师很多启发。如果要有更开放的思路,我们这样的教师和学生就可以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同时,职业学校改善教学加强科研非常重要。

职业学校强调提高学生技术尽管很重要,但培养模式总体还是比较沉旧的。非常突出的是,除了职业课程外对其他课程的引进还比较弱。

我们现在提倡技术创新,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是艺术教育。比如说,生产轿车,我们现在要造更美观更有特色的外观才能更好地占领市场;家俱生产,从原来的摆设模式到现在的要求现代、有风格有特色。这些都跟艺术分不开。

而这些年中国技术创新非常薄弱,我们职业技术院校负有很大责任。我们发现,技术方面创新有时比理论科学创新更能带来社会效益。德国、日本的例子非常典型。两国二战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讲科学和理论创新,但把大量的精力投在技术层面,所以直到近一二十年在经济有了飞速发展后,他们的科学技术才上到一个更高层次。而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职业院校,是有潜力的,要通过我们这种认识来鼓励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使我们得到更多社会认可。

政府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中也有许多能够做的事情。

前不久吴仪在国际会议上特别提到中国政府要改变自己的职责,“向法制化政府服务性政府转变”。在管理职业教育方面,政府也应该从过去的简单管理变成服务引导。除了中央政府要转变自己的职责以外,地方政府也要有所作为。

比如,如何把单纯地提倡就业转变为鼓励学生教师创业。我个人认为,一味地强调就业不仅会引来风险,包括就业的陷阱,也会缩小职业教育包括高等教育的职能和职责。在鼓励创业方面政府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可以通过减免税和一些项目扶植促进这些创业的实施。而创业的人员机构多了,就业负担就会减下来。

另外在加强信息服务和调整法律政策方面,政府也可做很多事情。特别应该在我们现在的法律中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

比如在去年北京市职业教育考查中我们发现,职教的办学经费大大超过普通学校。我认为,职业教育的人士应该积极呼吁在学校教育法里对职业教育有些明确的指导性的和规范性的条款。

我建议:在职业教育法出台10年之后,我们应该再加以修订以适应今天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法律环境。另外,在国务院和各级政府下应建立中央和地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的权威机构。中国体制非常复杂,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教育界的主管能够完成的。

2006年12月18日《中国青年报》)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探索

创建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刘彩琴  冯和平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以及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越发显得重要。为推动高职教育发展,教育部于2000年和2005年先后启动了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和评估工作。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被确定为教育部首批建设和评估试点遴选单位,并于20056月份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的遴选评估。通过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以“入学双起点,毕业双证书”为主要特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

一、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能力体系

15年的高职教育探索与实践中,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逐步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构建起高职人才应具备的“面向生产和社会实践一线具有必需的职业能力、职后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能力以及职业关键能力”的能力体系。

1.第一任职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它是高职毕业生能力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力中心型教育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从学校到岗位实现直接接轨,这就需要高职毕业生具有胜任第一任职岗位(群)的职业能力。

2.职后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能力。它是学生接受转岗再就业培训以及终身教育应具备的能力,是对学生从学校到就业岗位纵向适应、横向不足的补偿,也是构建能力中心型教育理论教学体系的重要依据之一。

3.关键能力,即职业素质。它主要包括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严谨的作风、严明的纪律、协作共事意识、安全质量观念等,是学生完成第一任职岗位(群)工作的重要保证。

二、构建“能力中心型”教学体系,强化职业能力训练

在确定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构建能力中心型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依据培养目标,确定学生第一任职岗位(群)的业务工作范围;采用职业分析的方法,进行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开发,编制出专业技能开发表和技能项目分析表,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教学内容,建立由公共课、专业理论课、实践课和专业实习组成的新课程体系。

1.构建“能力中心型”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学院以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完成适应第一任职岗位(群)职业能力的基本训练、毕业即上岗、实现零适应期为宗旨,构建起注重学生关键能力,适应“能力中心型”高职教育的教学实践体系。(1)制订相对独立的专业技能训练计划。以产业需求和行业发展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目的、以岗位工作项目及能力标准为依据,建立职业能力训练目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按照职业能力形成规律,遵循“早实践,多实践,三年实践不断线”的原则,制订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操作性强的相对独立的“技能训练计划”,并作为整个教学计划的纲领性文件。这种由浅入深的能力训练安排有利于学生完成职业能力的基本训练,逐级掌握知识与技能。(2)开发实践课,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课是指将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安排在专业教室,以边讲边练的现场操作方式进行讲授。在教学安排上,主要以项目模块为单元组织教学,学时安排相对集中,便于边讲边练,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练习中迅速掌握技术要领。专业教室按一个教学班设计,配置挂图、模型、投影仪等教学设施,从而满足边讲边练的教学要求。(3)注重产学合作,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按照专业技能训练计划和高职人才培养规律,学院形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模式:在校内建立同产业运作一一对应的仿真实训基地或真实岗位实训平台,进行职业能力的基础训练;在校外遵循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建立校企联合实训基地,实行产学结合,校企一体,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完成职业能力与关键能力的培养。(4)完善技能考核制度,形成职业能力考核鉴定体系。学院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已经逐步形成“课程考核—年度技能考核—职业资格鉴定”的系统考核鉴定体系,实现了过程与目标考核的统一。

2.构建“能力中心型”的高职教育理论教学体系。“能力中心型”教育理念决定了理论教学必须要服务于实践教学,根据满足第一任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在实践与理论教学环节的比例定为11后,学院以应用为主旨,根据专业技能训练计划、基础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要求构建教学单元,并遵循“基础知识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基础课程实施综合化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专业理论课讲授成熟技术和管理规范”等原则进行了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理论教学改革,建立起与“能力中心”相适应的高职教育理论教学体系。

3.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学院成立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致力于建立专业设置与调整同人才需求相适应的衔接机制,以使专业设置与调整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学院在隶属解放军总后勤部时期,专业设置基本是以面向军队企业为主,面向地方为辅,由于军队企业行业跨度较大,使得学院的专业覆盖面也较为广泛。但随着学院向河北省的移交,学院逐步转变为以面向河北省为主,同时继续与原军队企业保持着牢固的人才供需关系。学院依据国家经济发展形势、河北省支柱产业需要和原军队企业人才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现有的专业一般都具有河北省支柱产业或军队企业背景。将原来军队性质比较浓的专业转变为适应市场与地方需求,同时又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院的专业竞争力。

三、积极创建特征鲜明的高职教育模式

1.率先建立入学“双起点”、毕业“双证书”的试点模式。早在1991年试办高职之初,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就率先在国内建立入学“双起点”、毕业“双证书”的试点模式。“双起点”即招收的学生既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又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也就是现在的对口招生;“双证书”即要求毕业生必须取得专科毕业证书和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为适应这一需要,学院于1995年率先建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2.发挥自身优势,构建产、学、军、企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借助原来与解放军总后勤部的隶属关系,学院与军需企业建立了牢固的产学关系。服装工程系通过对军需服装企业的生产技术标准、组织程序、工艺规程、产品质量、生产技术管理岗位职责与任职能力的调研,整理出《服装专业首届高职班学生职业能力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制订教学计划与能力培养方案,举办军需服装生产企业“技术员班”,并在教学中承担军队服装设计与开发任务,成功建构了产、学、军、企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3.创建“前厂后校”的产学结合模式。学院与市交警支队合作建立了汽车检测线,该厂以学院汽车系为后盾,技术力量雄厚,设备齐全、先进,承揽了各种常规车辆的维修业务,并负责邢台市机动车检测、调修业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建立现代工学结合模式。现代工学结合模式是借鉴德国“双元制”和澳大利亚TAFE制的做法,并结合我国实际创立的一种以“学”为主的教育模式。在培养计划的最后一学期或一学年,安排学生半工半读。学院服装系在“模拟生产管理”实习中实行的“双重身份制度”就是现代工学结合制度的典型代表。

5.实施订单式教育模式。订单式教育就是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人才供需协议或意向,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开展合作,分别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根据协议到这些单位就业。学院在汽车系与服装系率先开展了“订单式”培养试点,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6.探索紧缺型人才的两年制培养模式。2004年下半年,学院对汽车工艺及维修、数控技术及应用、软件工程等三个专业进行两年制试点改革。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精简理论教学内容,重组整合理论课程,增加实践教学、职业技术证书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学分,确保职业能力培养贯穿始终;同时,加大专业技能的考核力度。

四、全方位营造学生关键能力养成的育人环境

1.通过规范化管理与系统教育,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与综合素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以预防、教育、引导为主的管理原则,构建起学生教育管理的“大德育”育人体系,通过规范管理与系统教育,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与综合素质。主要措施包括:出台《学生品德教育实施方案》,强化学生思想素质教育;规范学生一日生活制度,提高学生对集体生活秩序和规则的认识;开展经常性的大型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策划、组织和指挥能力;通过开设选修课,组织知识竞赛,入学、毕业教育,举办专家、学者讲座等系列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与文化修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

2.加强学风、校风建设,营造学生关键能力养成的大环境。严谨的学风、良好的校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院始终将学风、校风建设当作学院的“灵魂”来抓,经过多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措施。主要包括:完善制度、建立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规范其学习行为,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学风;以第二课堂为依托,以团组织和学生活动为推动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强校园文化与师德建设,营造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

五、建立高效的扁平化组织机构,为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1.机构改革。依据高效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建立扁平化组织机构。编制定员从政策上向教师倾斜,重点引进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建立以工作实绩为评价依据的分配制度,引入竞争机制,从而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实行逐级年度聘用制,聘用期间责、权、利统一。通过机构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后勤社会化改革。学院在2000年根据“事企分开、市场驱动、集约管理”的原则,组建了具有模拟独立法人资格的邢台勤力实业总公司,公司经营方式由“行政命令制”、“任务委派制”向“市场驱动制”转变,学院服务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竞争,这大大提高了后勤的保障与自主经营能力。

3.完善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在长期的学生教育管理实践中,学院保持和发扬了军队院校的优良传统,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明的组织纪律和规范有序的制度”为核心的学生教育管理的军队特色。学院实行带班员制度,通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形成以关键能力、职业素质养成为核心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

  针对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学生公寓的育人功能受到削弱的情况,学院将学生工作处、团委、学生公寓管理中心三部门合署办公,成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部,公寓中心主任兼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部副部长,从而实现了管理一体化,学生教育管理的力度也得到加强。

  (《教育与职业》2006年35期)


 

兄弟高职学院有益经验

 

高职教育的发展不能没有艺术教育

  ———山西省晋城职业技术学院特色办学纪实

李曜明

编者按:没有艺术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努力将艺术教育渗透于职业技术教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取得了良好的实效。本刊现转载这篇院领导专门推荐的刊登于2006年12月21日《中国教育报》上的文章,希望能对我院大力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竞争力,建设和谐校园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20061116日上午,山西省晋城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楼前,停放着两辆豪华大巴,车前站着神气勃发的四排青年,正神情专注地聆听领导讲话。这是学院领导在欢送赴富士康集团晋城科技园区就业的84名学生。院长王维平说:“我们学院的机电一体化、服装制作与营销等专业供不应求,先前已有一批学生远赴山东东营科达集团、江苏昆山工业园区、青岛邦德服装有限公司、山西兰花集团、皇城相府、方舟数码等公司就业。今天欢送的84名学生中,有今年的毕业生,也有顶岗实习、提前就业的在校生。作为职业院校,只要能紧跟市场,办出特色,学生就不愁就业。我们的毕业生能如此备受社会青睐,除了具有比较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更得益于我们多年来注重将艺术教育渗透于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

艺术教育成为学院转型时期的突出优势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晋城教育学院、晋城师范、晋城中专和晋城文化艺术学校。这些学校在几十年的办学过程中,坚持“乐观向上、多才多艺”的育人标准,把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作为重点工程,除把音、体、美列入必修课外,还广泛开辟第二课堂,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与人文素质教育,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四校合并后,该院提出了“保持师范教育和艺术教育的优势,重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策略。经过五年的努力,学院“职业教育、师范教育、艺术教育”三足鼎立的专业发展格局初见成效。

加强艺术教育,

是学院特色教育的现实选择

怎样在高职院校林立且竞争激烈的状况下求得一席生存之地,并进而取得社会公认的成绩,办成省内甚至国内名校,一直是学院领导层苦苦思索的问题。“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这条生存竞争之道,同样适于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走特色办学之路,凸显自己的亮点,才能使学院立于优秀之林。

学院领导组织力量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分析、论证。通过走访周边城乡有关单位和部门,他们发现过去的晋城师范之所以成为晋东南名校,是因为他们的毕业生闯出了牌子。这些毕业生大多能文能武,除了做好自己的教学本职工作,其艺术特长对活跃单位、部门甚至当地兄弟单位的文化生活起了重大作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调查中,他们发现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技术要求实际上并不是太高,而对高职毕业生的人文素质要求却相对较高,尤其是那些能在做好专业工作的同时,对企业文化建设起到积极作用的毕业生,企业是相当欢迎的,也就是说有文化艺术特长的毕业生是倍受企业青睐的。事实上,在对近年来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也发现,那些有艺术特长的毕业生,人多成了企业的骨干和“宝贝”。

从教学对象方面来讲,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相对比较差,学生的文化功底无法与普通高校相比,一部分学生甚至“望学生畏”。学院几年的办学经验表明:通过艺术教育,可以比较容易地使学生取得成功,而艺术教育的成功又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在其它力面的进步。加强艺术教育,实践“立美育人”,正是晋城职业技术学院走特色办学之路的正确选择。

充分利用优势资源,

进一步践行特色教育理念

“帮助学生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帮助学生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帮助学生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帮助学生为未来幸福奠定基础。”王维平院长说,“我们就是要在职业教育中大力渗透艺术教育,通过艺术给学生带来的审美愉悦和心灵快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证他们‘精神成人’。通过艺术熏陶,培育学生气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素质。”近年来,学院多管齐下,积极践行了“立美育人”的特色教育理念。

(一)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

该院在课程设置上重视对艺术课的安排。把音乐、美术、体育规定为一年级的必修课;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各类艺术选修课,如:音乐欣赏、书法实践、交谊舞速成、文学欣赏、健美与形体、摄影摄像、演讲与口才等;利用大阶梯教室,专门集中无课班级的学生上艺术鉴赏课。他们积极鼓励专业与艺术的融合,增加边缘性和交叉性的课程,如:计算机应用技术、化工、机电应用技术专业开设美术课,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旅游专业开设形体课、礼仪课,外语专业开设旅游英语和商务英语等课程;鼓励在专业课中适当注入艺术色彩,提倡文化基础课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艺术审美教育。如:语文教学中,通过课文的学习和朗读,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数学教学通过认识几何图形和数学公式让学生感知美的不同外在表现形式;“两课”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人间的真善美;历史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文化,特别是当地历史文化的厚重之美……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该院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修炼学生的人文素养。把校园文化开展情况作为对各系室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院团委、各团总支、学生会工作的重心。发动全院学生关心和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通过文化节、艺术节、成果展示周、演讲赛、歌手比赛、合唱节、辩论会、跨系体育比赛、学生作品展等形式,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锻炼自我、塑造自我的广阔舞台。学院现在有“雪候鸟文学社”、“青青诗社”、“未知数舞蹈队”、“能言鸟辩论会”、“飘香阁书法社”等 14个学生社团及特长队,各社团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开展不同的活动。还代表学院参加各种社会比赛,均获得好成绩。学院还有自己的文工团、音乐队、舞蹈队,各系有自己的合唱队、健美操队、足球队、篮球队等各种兴趣团队。每当课余时间,随处都可以体会到青春的活力、进取的生机。

(三)积极参加各种艺术类公益活动,向社会展示学生才艺。

学院特别重视通过各种场合及媒体向社会推介其特色办学的成果。近年来,组织学生参与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乡村大世界》栏目伴舞、山西省文化厅在晋城举办的广场文化艺术节、山西省广场文化艺术节大型舞蹈表演、中国移动彩铃大赛、全国“动感地带”校园杯歌手大赛晋城赛区比赛、“清风伴我行”大合唱比赛。参加了省文化厅和教育厅举办的艺术教育成果展评,全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舞蹈、音乐、歌唱比赛,市工会、妇联举办的健美操比赛等各类赛事,并多次取得金奖银奖。学院文工团于2006年元旦推出的以玉皇庙为背景,以歌、舞、戏、乐为载体,以春、夏、秋、冬为主线,表现了天人合一、人神共舞、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风城之韵》文艺晚会,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如潮好评,短短半年,就向省市各级领导和会议汇报演出、向社会各界展演数十场,《山西日报》、《太行日报》、省市电视台等媒体都相继作了特别报道。

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而且扩大了学院的社会声誉,办学特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卓有成效的特色教育,

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没有艺术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艺术不仅能带给学生精神上的享受,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提高文化课成绩。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努力将艺术教育渗透于职业技术教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一)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生活态度。由于文化成绩的差距,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在中学甚至小学阶段就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老师及家长家常便饭般的批评和冷落,使他们过早地丧失了信心。引导他们走进艺术的殿堂,欣赏优美的艺术作品,鼓励他们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老师的鼓励中,他们逐渐找回了自信。从五花八门的艺术作品中,他们开始赞美生活,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生活。学生文化课与专业课考试成绩也逐年提高,学生毕业前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普通话水平考试通过率都达到了相关标准。

(二)帮助学生提高了综合素质,提升了就业能力。高职院校主要是为企业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但对于企业来讲,如果在胜任技术工作的同时,能为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作用,那就是“人才中的人才”了。根做学院对近二年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要求并不是太高,有的岗位甚至是非专业毕业生通过短期训练也能胜任其工作。但晋城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不仅可以胜任技术岗位工作,而且大多毕业生都有一技之长,在企业举办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中能大显身手,为企业争光。晋城市商业银行老总说,晋城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不比本科生差,尤其是其艺术素养,正是我们对员工所期待的。正因为该院的毕业生有了较高的艺术素养,毕业生就业能力相应提升,竞争优势明显,省内外30多家企业成了该院的固定就业单位。

(三)帮助学生养成了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通过艺术教育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熏陶,大大提升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学生因为发现了世界的美好,扭转了对生活的态度。大多数学生开始同周围的人群和睦相处,不再惧怕、逃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他们找回了本应属于自己的信心和勇气,这也是学院最希望看到的结局。富士康作为一家台资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不少大学生在这里干一段时间后,由于不适应严格的管理和高标准的素质要求,往往退而另择业。晋城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多数学生却能很快适应严格的工作环境。也正是因为这样,富士康与学院成为了良好的合作办学单位,学院每年为富士康定向培养二个专业300多名毕业生,就这还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一些非对口专业的毕业生也常常被富士康录用,高年级学生更是被选中顶岗实习。

王维平院长说:我们不敢保证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都是优秀技术人才,但我们必须保证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身心健康。我们不敢保证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成为社会的精英,但我们必须保证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有战胜困难、迎接社会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我们加强艺术教育,就是要达到这样的目的。

2006年12月21日《中国教育报》)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探索“化解”高职生就业难新路子

  王有存 陈万强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已占据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生就业难的问题突出,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解决此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以保证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面对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找到了化解高职生就业难的根本对策。

以行业服务开拓就业市场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地处西安闫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现有全日制学生7000余名。学校过去主要为航空修理企业服务,面向狭窄,学生就业受到影响,束缚了学校的发展。近年来,学校依托区位优势,努力开发航空制造业和民用航空业就业市场,使学校的航空特色更加鲜明。经过三年时间,来校招聘学生的航空企业,由12家扩大到34家,就业市场的拓宽给学校带来了旺盛的活力。

  学校坚持把航空企业及国内知名大中型企业作为学生就业方向,面向全国广开就业市场,将优秀学生输送到重点企业。学校与企业保持着密切关系,定期组织人员对其进行回访,将搜集到的信息作为学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由于加强了为企业服务的工作,因而成功地培育了就业市场,学校的“铁关系”越来越多。学校被确定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航天7414厂、深圳富士康公司等知名企事业单位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以为学生服务提升就业竞争力

  要实现高职生的充分就业,就要花大力气提升其就业竞争力。为此,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提高教师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这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措施。学校对新进校的青年教师进行了师德师风教育,将师德师风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主要立足校本培训,鼓励教师承担科研项目,参加实训基地建设,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学校规定青年专业教师必须在企业实践一年以上,近2年,送教师外出实践、培训80余人次。与此同时,学校调进“双师型”教师30余名,长期聘用本地区飞机设计、制造、试飞等大企业的一批知名专家、高级工程师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从整体上优化了师资结构,提高了师资队伍素质。

  加强实践性教学,建设真正实用的校内实训基地。学校目前拥有飞机、数控加工、计算机应用、工业生产训练中心等13个校内实训基地,面积达41200平方米。其中数控和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分别是教育部认定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的工业生产训练中心具有独立的二级法人资格,有各类设备近百台,年产值上千万元。实训基地坚持生产和实践教学并重,实训和培训并举的原则,采用轮班制,双休日不停设备,以此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力求课堂教学与实训结合,实训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结合,学校教育与行业、企业实践结合,素质教育与企业文化结合。学校按企业管理模式运作,让学生在实训中培养职业意识,获得实际工作的感受和经验。学校与“基地”紧密合作,由“基地”给学校特批土地15亩,建成了4800平方米的集航空展览与航空类专业实训于一体的航空馆,并以此为开端,竭力做好与“基地”合作、产学结合、实现“前校后企业群”的大文章。学校还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先后与西安飞机工业公司、中国试飞研究院等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与他们一起研究生产一线就业岗位能力要求,制订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安排学生顶岗实习。

以“三个工程”加大服务力度

  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学校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重要指标。在就业工作中密切关注毕业生就业流向、薪酬、工作稳定性,工作的技术含量及发展空间等。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几乎跑遍了全国的航空企业。

  实施就业工作系统协作工程。学校就业工作实行院系两级分工负责、以系为主体的新机制,明确院系两级的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按照“专门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要求,建立一支得力的就业工作队伍,在就业经费、人员和工作条件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通过校内外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就业工作,形成人人重视就业、关心就业、支持就业的浓厚氛围。

  实施就业指导教育工程。高职生由于对社会了解不够,在就业过程中会暴露出许多问题,学校采取课堂教学、专题讲座、日常教育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观念、就业技巧和适应社会等方面的指导教育,邀请企业人事经理作就业指导报告,邀请往届校友来校介绍就业知识和体会,现身说法。就业教育指导形式多样,有说服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该校2006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了97%,近两年被航空企业吸纳就业的毕业生分别为24%35%。良好的就业形势,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声誉,今年计划招生2240名,第一志愿报考率达到了251%。“出口畅,进口旺”,使学校的发展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2006年12月2日《光明日报》)

 

文本框: 论 文 索 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破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性障碍——基于县乡(镇)村管理体制改革的视角/ 张凯//经济体制改革(成都),2006.5.93~96

新农村建设视域中的乡镇体制改革/ 曾建杰//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太原),2006.6.85~87

浅论农村公共事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潘彩霞   臧武芳//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太原),2006.6.82~84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 谢来位//农业现代化研究(长沙),2006.6.450~453

中国企业“新农村运动”备忘/ 陈婷   邓林//市场营销(京),2006.12.6~9

新农村建设:目标、路径与政策的三种选择/焦建国//财政研究(京),2006.11.25~27

农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战略/ 黄建荣  莫光辉//农业现代化研究(长沙),2006.6.401~404

新农村建设呼唤新一代有思想的农民/ 杨睐之 //调研世界(京),2006.11.39~40

我国农村信息化与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思考/ 龚秀萍  孙海清//农业网络信息(京),2006.10.4~6

数字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刘珺//农业网络信息(京),2006.10.7~9

大力发展京郊农村新型集体经济/ 焦守田//前线(京),2006.12.56~57

新农村建设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刘莹///前线(京),2006.12.58  

县乡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张立承  朱钢(京),2006.11.3~4

新农村建设:乡村基层的困惑与期待/ 郑明享//调研世界(京),2006.11.41~43

 

农业经济

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情况调查与建议(下)/ 杨德宏//北京农村经济(京),2006.11.4~7

农地集体所有制效率实现形式创新的理论思考/ 雷红//经济体制改革(成都),2006.5.102~106

中国土地政策改革的选择与取向——中国土地政策改革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  王鹏翔//中国农村观察(京),2006.6.72~77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回顾和展望/ 张晓山//新华文摘(京),2006.23.41~45

美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彭开丽   李洪波//农业经济导刊(京),2006.11.155~156

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保障模式不可持续性研究/ 周莹  梁鸿///经济体制改革(成都),2006.5.107~110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探析/ 郭梅枝//农业经济导刊(京),2006.11.30~33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新型农民培训/ 史振厚//农业经济导刊(京),2006.11.34~38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践与政策思考/ 刘国永//农业经济导刊(京),2006.11.39~45

对农民教育专项立法的探讨/ 杨德东//农业经济导刊(京),2006.11.46~48

农地制度:所有权问题还是委托—代理问题?/ 陈剑波//农业经济导刊京),2006.11.75~82

试论合作社的本质属性及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本条件/ 苑鹏//农业经济导刊京),2006.11.114~120

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深层探讨/ //农业经济导刊京),2006.11.121~123,124

北京超市发展及其周边地区农户果蔬生产和销售的特征分析/ 董晓霞   黄季   Scott Rozelle   王红林//中国农村经济(京),2006.11.9~16

农业技术产权实施的模式选择与保障措施/ 周衍平  杨学成//中国农村经济(京),2006.11.42~49

中国农业乡镇企业的技术进步及其与农业增长的相关分析/ 朱玉春   郭江//中国农村经济(京),2006.11.50~57

乡村旅游初探/ 万先进   邱映贵//中国农村经济(京),2006.11.58~62

中国乡村休闲旅游的兴起、发展和建设刍议/ 刁宗广//中国农村经济(京),2006.11.63~67

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回落与挑战/ 陈云顾海英//经济体制改革(成都),2006.5.97~101

世界有机农业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李晓旭//农业经济导刊(京),2006.11.139~142

 

      经济管理

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管理创新/ 董雅丽  陈丰锋//管理科学(京),2006.12.37~39

评《人本发展经济学》/ 李晓西//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京),2006.11.80

北京城市社区数字化管理现状与发展研究/ 郑兴祥//管理科学(京),2006.12.32~36

经济学应当向数学学什么?/ 梁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京),2006.11.5~11

私营企业分配关系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李巧娥//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京),2006.11.18~22

渐进资本开放下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和萍//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京),2006.11.26~31

中国内地公司香港上市:实证分析与理论反思/ 应展宇//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京),2006.12.38~45

论财政政策影响经常账户的三个微观机制/ 丁骋骋//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京),2006.11.46~49

两税合并问题讨论综述/ 付敏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京),2006.11.75~79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攻克//党政干部学刊(沈阳),2006.11.27~28

以正确的理念“经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连建平  杨彩菊//国有资产管理(京),2006.11.64,36

西方组织认同理论对我国企业管理的启示/ 韩雪松//经济体制改革(成都),2006.5.152~155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效率的实证分析/ 郝大明//企业管理研究(京),2006.10.3~13

基于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流程及方案探析/ 晏景荣//企业管理研究(京),2006.10.32~34

公司创业理论的演化背景及其理论综述/ 张映红//企业管理研究(京),2006.10.14~19

我国企业招聘网的分类与有效性实证研究/ 伍满桂  刘雪锋//企业管理研究(京),2006.10.35~39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方晓霞//企业管理研究(京),2006.10.93~101

大规模定制在服务企业的应用策略研究/ 韩顺平//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京),2006.11.53~57

                                                                                                                                                             

      市场营销

华为VS海尔:技术优势与营销优势的比拼/ 刘步尘//市场营销(京),2006.12.19~21

营销组合理论的发展与评析/ 魏中龙//市场营销(京),2006.12.22~25

农夫山泉的营销创意/ 刘培龙//市场营销(京),2006.12.35~36

家乐福:制度营销高手/ 周颖  李明旭//市场营销(京),2006.12.58~61

宝马汽车的全球化战略/ 张锐睿//市场营销案例——花样营销(京),2006.34~35,51

目前中国轿车分销渠道存在的问题探讨/ 宁庆宾//市场营销案例——花样营销(京),2006.52~54

宝洁品牌激爽的成功与失败/ 鱼沉//市场营销案例——花样营销(京),2006.55~57

品牌为王——从《新京报》世界杯特刊看媒体的品牌塑造/ 喻田田//市场营销案例——花样营销(京),2006.58~60

企业如何借势赛事投放央视广告/ 胡健//市场营销(京),2006.12.16~18

广告自身的定位尴尬/ 刘悦坦//市场营销(京),2006.12.12~15

雅芳:十万大军打造直销新模式/ 李明静//市场营销(京),2006.12.30~31

四轮驱动——工业品营销的策略组合/ 李洪道//市场营销(京),2006.12.26~27

本土零售业战略大转移/ 周荃//市场营销(京),2006.12.49~51

中秋营销:老兵新传/ 王新业//市场营销(京),2006.12.32~34

德克士耕耘三线赶超麦当劳/ 顾冰//市场营销(京),2006.12.52~54

健康营销:牛奶的国家运动/ 赵丰//市场营销(京),2006.12.39~41

 

      国际贸易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与综述——兼论对我国比较优势的再认识/ 付鞍安//外贸经济国际贸易(京),2006.11.3~7

试论“后过渡期”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 柏振忠//外贸经济国际贸易(京),2006.11.20~23

不完全信息、反倾销威胁与最优出口贸易政策/ 彭立志  王领//外贸经济国际贸易(京),2006.11.31~39

离岸外包对中国出口结构的影响/ 唐宜红闫金光//外贸经济国际贸易(京),2006.11.59~67

新贸易理论的新拓展——对现代企业理论的吸纳/ 洪联英  罗能生//财经理论与实践(长沙),2006.6.6~11

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口安全状况研究/ 邵春光//国际贸易(京),2006.11.10~15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特点、问题及对策/ 郭峰濂   盛水源//国际贸易(京),2006.11.16~21

我国外商并购投资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聂名华//国际贸易(京),2006.11.55~59

中国服装加工贸易升级研究——基于全球服装生产网络视角/ 卜国琴  刘德学//国际贸易(京),2006.11.27~31

重视产品的“出生地”——原产地规则及其在我国对外贸易政策中的应用/ 张昱//国际贸易(京),2006.11.60~63

以新的评价指标认识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姜义茂   刘慧芳   李俊//国际贸易(京),2006.11.42~48

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思考/ 胡景岩//国际贸易(京),2006.11.32~41

中国对外贸易优势——基于国际分工视角的再研究/ 程新章  唐海燕//国际易问题(京),2006.11.5~11

关税减让对我国农产品进口的影响分析/ 徐倩  詹晶//国际贸易问题(京),2006.11.17~22

世贸组织体制下自贸区争端管辖冲突问题研究/ 黄萃   纪文华//国际贸易(京),2006.11.40~44

区域汽车贸易规则比较研究/ 鲁丹萍   沈玉良//国际贸易问题(京),2006.11.72~76

区域贸易协定成员间实施保障措施的争论及对中国的启示/ 姚新超   冷柏军//国际贸易问题(京),2006.11.110~116

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贸易差额统计体系研究/ 宋玉华   高莉    王玉华//国际贸易问题(京),2006.11.123~127

 

      电子商务、电子政务

构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刍议/ 吴自爱//电子商务(京),2006.12.76~80

谈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方向/ 胡新煌//电子商务),2006.11.74~77

ERP与电子商务融合”是必然趋势/ 刘洲荣//电子商务(京),2006.11.27~31

中国比较购物网站的调查分析和发展建议/ 蒋群  胡桃//电子商务(京),2006.11.32~38

透视中国移动商务市场/ 赛迪顾问//电子商务(京),2006.11.39~42

电子采购的经济学分析/ 陈良云//电子商务),2006.12.71~75

面向对象技术在数据库中的应用/ 郑志新//电子商务(京),2006.12.63~65

电子商务的组织管理研究现状与趋势/ 王蕾//电子商务(京),2006.12.59~62

电子商务在服务行业中的创新和实践——家政服务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 彭缔//电子商务(京),2006.12.56~58                                                                                       

手机电视大雾重重/ 庄也//电子商务(京),2006.12.17~20

2006电子商务大盘点/ 李银莲  //电子商务世界(京),2006.12.30~47

ERP与电子商务融合破冰/ 巢新蕊//电子商务世界(京),2006.12.72~74

深发展出招B2B电子支付/ 顾卓//电子商务世界(京),2006.12.78~80

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分析/ 李兵//中国信息界(京),2006.22.31~34

试论新形势下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 舒海棠//经济师(太原),2006.12.65~66

试论电子政务综合评价/ 辛玲  李灿//经济师(太原),2006.12.66,76

 

金融证券保险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曾康林//财经科学(成都)2006.12.84~88

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观察中国农贷效率/ 杨栋//财经科学(成都)2006.12.89~94

金融支付结算系统四大领域问题的理论前沿/ 何光辉   杨咸月//财经科学(成都),2006.12.10~17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安全分析/ 郭敏//财经科学(成都)2006.12.18~23

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生成机制:基于经济转型的分析框架/ 高鹤//财经科学(成都),2006.12.1~9

综合化经营:商业银行未来之路/ 葛兆强刘勇  连建辉//金融与保险(京)2006.12.5~13

银行业净利差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实证分析/钟伟  沈闻一//金融与保险(京)2006.12.77~84

我国企业境外期货风险事件案例分析/ 刘绍娓//国有资产管理(京),2006.11.30~33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工作若干问题综述/ 李建中//国有资产管理(京),2006.11.44~45

实证研究股权分置改革中的政策与策略/ 张俊喜 等//投资与证券(京)2006.12.51~58

中国基金品种的夹层化趋势研究/ 陈高华//经济体制改革(成都),2006.5.131~133

中国证券一级市场供给与需求均衡分析/ 陈灿平   吴桂修//财经科学(成都)2006.12.24~31

公司金融理论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李艳荣//财经科学(成都)2006.12.32~38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评析/ 路运锋//金融理论与实践(郑州),2006.11.23~26

关于规范发展农村新型金融服务组织的若干思考/ 吴刚   符进喜//金融理论与实践(郑州),2006.11.72~73

加强对我国海外上市公司的监管/ 乔飞鸽//金融理论与实践(郑州),2006.11.74~76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命运转折关头的第四种选择/ 王自力//投资与证券(京)2006.12.4~5

上海社保案折射出哪些制度漏洞/ 郑秉文  黄念//投资与证券(京)2006.12.4~5

我国利率对股市的影响力研究/ 段进//投资与证券(京)2006.12.69~71

转型经济利率市场化与我国货币市场发展/ 张红玉//金融与保险(京)2006.12.172~175

股指期货投资攻略/ 梁朝阳//投资与证券(京)2006.12.87~89

我国多元化的集合理财模式:法律风险与监管原则/ 张韶华//投资与证券(京)2006.12.94~103

美国外资并购规制及其借鉴/ 王银凤  刘和平//投资与证券(京)2006.12.109~119

保险理论研究的历史沿革与最新发展/ 周道许//金融与保险(京)2006.12.123~130

人寿保险需求探析/ 杨舸  闵晓平//金融理论与实践(郑州),2006.11.77~78

保险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常宁//金融理论与实践(郑州),2006.11.79~80

 

      财务与会计

浅谈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孟昭友   //财务与会计综合版(京),2006.11.45~46

查找高校“小金库”的方法/ 罗建//财务会计导刊(京),2006.12.69~70

现代财务理论体系:基于价值与权力的融合研究/ 伍中信  张荣武  贺正强//财政研究(京),2006.11.59~60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与会计政策的公允选择/ 丁春贵//财政研究(京),2006.11.64~66

中国会计人才现状分析与竞争力提升对策/ 周宏   邵亚良//财政研究(京),2006.11.70~71

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机制的重构/ 汪洪波//财政研究(京),2006.12.72~74

浅谈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邢丽云//财务会计导刊(京),2006.12.16~17

评析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 姜晓黎//财务会计导刊(京),2006.12.18~20

非金融企业资产证券化的会计处理/ 张维宾 等//财务会计导刊(京),2006.12.21~23

所得税会计的重大改革/ 刘文辉//财务会计导刊(京),2006.12.29~31

金融企业抵债资产的税收处理/ 宋素耀//财务会计导刊(京),2006.12.32~33

中航油事件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谢香兵//财务会计导刊(京),2006.12.51~52

如何处理虚构经济业务和交易事项审计/ 潘胜国//财务会计导刊(京),2006.12.66~67

数字产品的相关会计处理问题/ 沈小平  方志英//财务与会计导刊(京),2006.11.69~70

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解读——非金融企业视角/许文章//财务与会计综合版(京),2006.12.6~9

新会计准则实施对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影响/ 刘玉平//财务与会计综合版(京),2006.12.13~14

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若干思考/ 王德春//财务与会计综合版(京),2006.11.56~57

 

      文秘与法律

几个常用文种的用法与区位/ 国英//秘书工作(京),2006.6.27

我国高校秘书专业设置现状/ 张丽//秘书(上海),2006.11.8,15

高校办公室建设趋向/ 任萍//秘书(上海),2006.11.26~27

循环经济立法研究/ 吴国平 //政治与法律(上海),2006.6.10~14

公司章程两分法论——公司章程自治与他治理念的融合/ 朱慈蕴//经济法学、劳动法学京),2006.12.3~8

异化与回归: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正当性考辨/ 熊晖//经济法学、劳动法学京),2006.12.22~29

虚拟经济背景下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律制度变革/ 胡光志//经济法学、劳动法学(京),2006.11.67~75

论作为证据的当事人陈述/ 王亚新  陈杭平//政法论坛(京),2006.6.99~108

行政许可法的制度创新与私权潜能/ 王智斌//政法论坛(京),2006.6.144~151

我国涉外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制度的完善/ 丁伟//政法论坛(京),2006.6.152~163

契约精神与民刑冲突的法律适用——兼评《保险法》第54条与《刑法》第198条规定之冲突/ 李兰英//政法论坛(京),2006.6.165~172

政府公共政策与知识产权制度/ 吴汉东 //民商法学(京),2006.12.3~7

论物权法中车库的归属及相关法律问题/ 王利民//民商法学(京),2006.12.28~37

论地方政府间税收不当竞争的法律规制/ 徐孟洲  叶姗//政治与法律(上海),2006.6.52~59

试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完善/ 刘蓉//政治与法律(上海),2006.6.52~59

判例法在中国的“可行”与“缓行”/ 李拥军//政治与法律(上海),2006.6.141~146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网站的设计与开发/ 回健永//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天津),2006.5.78~80

上海高职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黄秋明//中国高教研究(京),2006.11.53~54

再谈优化高职院校课堂教学/ 杨丽红//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天津),2006.5.95~96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于伟  //职业技术教育(京),2006.6.41~43

高职教育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 马树超//职业技术教育(京),2006.6.37~40

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创新/ 康思琦//教育与职业(京),2006.33.114~115

高职计算机公共课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讨/ 王海春   邱寄帆//教育与职业(京),2006.33.118~119

谈高职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闫红珍//教育与职业(京),2006.33.107~108

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胡杰林//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天津),2006.5.108~109

高职高专会计学专业理财类课程教学与实训体系创新思考/ 熊运儿  高永莉//经济师(太原),2006.12.120~121

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学专业办学模式的若干思考/ 徐丽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京),2006.12.126~127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特性研究/  王俊   薛建荣   王宁//教育与职业(京),2006.33.109~110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提升高职院校发展竞争力/ 邹宏秋//中国高等教育(京),2006.19.51~52

高职学生企业文化素质培养刍议/ 廖小平宋笑月//中国高教研究(京),2006.11.55~56

高等职业教育核心技能培养:意义、现状、策略/ 吴建设  丁继安//中国高教研究(京),2006.11.57~58

浅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 沈美媛  张琦英//中国大学教学(京),2006. 11.45~46

 

计算机科学

一种基于Linux的应用层网关的设计与实现/彭维平   杨爱梅   李子臣   刘攀 //计算机系统应用京),2006.12.65~68

实时监测平台数据服务子系统的设计/ 许南山  史东林  彭四伟   翁海昕//计算机系统应用京),2006.12.69~71

基于预申请和功能替代的Web服务流程事务模型/ 刘蜀东   左春//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上海),2006.12.1~4

基于LDAPSOAP的校园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刘持莲   许华虎杨振宇//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上海),2006.12.59~60,80

Linux环境下构建安全的日志服务器/ 张永生//计算机安全京),2006.12.6~8

SET协议在电子商务中的安全机制研究/ 梁海飞//计算机安全(京),2006.12.34~36

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研究/ 张翔//计算机安全(京),2006.12.37~40

大众支付中的安全问题/ 顾剑//计算机安全京),2006.12.41~43

电子商务网站的安全问题研究/ 李庆云//计算机安全京),2006.12.44~45

文本框: 新 书 通 告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

本书编写组        

人民出版社,2006.10

 

最新公务文书写作:公务员常用100个文种的写法

岳海翔    由小尤    詹红旗    编著

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9

 

秘书人员岗位培训手册:秘书人员应知应会的8大工作事项和122个工作小项

洪锦兰    谭丽艳         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0

 

秘书实训指导

张金涛           主编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9

 

大学生就业指导:高职高专版

王晋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

 

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

蔡莉静     陈曹维     主编

海洋出版社, 2006

 

北京社会科学年鉴.2005

张文启           主编

北京出版社,2005.12

 

中国农民问题:新农村建设与农民问题调查

孙津          主编

团结出版社,2006.8

 

中国新农村建设:乡村治理与乡镇政府改革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8

 

京郊农村调查报告汇编.2005

中共北京市委农工委研究室        

 

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与创新

周脉伏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8

 

应用统计学

龚有容       包凤达      主编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8

 

社会经济统计学

邹顺华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8

 

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实训

杨海清         主编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6

 

国际贸易基础理论与实务

韩经纶         主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9

 

新编国际商务单证实务

童宏祥        编著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8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

栾华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8

 

国际投资理论与实务

王育红      张国胜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10

 

商业银行客户经理

刘旭东         主编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8

 

电子银行学

奚振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7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

缪玉林          主编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9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

马斌           主编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7

 

北京会计学会2005年度会计优秀论文集

北京会计学会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9

基础会计实训教程

蒋宁          主编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7

 

成本会计实训教程

吴鑫奇          主编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7

 

金融企业会计实训与实验

唐宴春          主编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8

 

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孟俊婷          主编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8

 

市场营销经典案例与解读

叶生洪    张泳     张计划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9

 

网络营销经典案例与实训教程

谭建辉          主编

电力出版社,2006.9

 

网络营销与策划

李琳娜          主编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3

 

网络营销操作实务

张劲珊          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9

 

 

农村信访法律指导

李红勃         编著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2

 

市场营销法规与案例

尹登海         主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8

 

金融合同审判实务与典型案例评析

刘梅玲         主编   

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7

 

2005年金融政策法规文件选编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7

 

电子商务实用技术

王斌          主编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6.9

 

电子商务案例

李洪心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9

                                                                                                                                                                                                                                                                                                                                                                                                                                                           

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与实训

刘志城     罗耀军       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6.8

 

Windows   Server  2003网络操作系统与实训

尹敬齐         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6.8

 

Linux网络操作系统与实训

王艳青         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6.8

 

Visual  C++程序设计基础实训

孔繁华    张清战     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6.8

 

实用计算机类毕业设计指导

聂琨坤          主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6

 

AutoCAD  2006中文版精彩案例教程.软件篇

刘国彪   葛文艳        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1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应用教程

李敏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

 

网站建设与实训

秦学礼          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6.9

 

局域网组网技术与实训

张蒲生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9

 

动态网站编程技术

徐红            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0